66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66小说网 > 北洋 > 第二百三十二章 力辞

第二百三十二章 力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散朝之后,谭延在养心殿的偏殿抓住机会见了大公主一面,谭延并没有因为恭王的逝世而冷落了恭王奕的后代。相反他一直遵守承诺,恭王府中一切大小用度皆由北洋支出,平均下来一个月怎么也要有个一万多两才能够下得来。

根据大公主传出来的话,翁同将会在最近一段时间被罢黜,这是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昨天会面之时就已经达成的交易。而张萌桓因为撺掇光绪皇帝要权,光绪皇帝以第一等三宝星赏赐给张萌桓,并且按照张萌桓的建议,向慈禧太后摆出了“不予权力,宁可逊位”的架势,作为这场权力交易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翁同被罢黜,其他的便是这场人事变动。而张萌衡也在今天早上遭到了慈禧太后的训斥,不过好像张萌桓并没有放在心上。

晚间的时候谭延在一家挂靠在伍氏家族名下的饭馆包厢中,用五万两银子从李莲英的嘴里再次证实了这则消息,这才让谭延放心----光绪皇帝果然为了权力出卖了自己的老师翁同,白脸皇帝果然是靠不住,这小子恐怕也没有往深处想,这场人事变动的背后包含着太多的含义,除了加强了慈禧太后手中的实权之外,还让自己的嫡系相互制约。

“还是太嫩啊!怪不得袁大头要当叛徒,这个小白脸皇帝一个是靠不住,另外便是政治手腕太嫩,根本不是老太太的对手……要让我选,我也会学袁大头把这个小白脸皇帝和满脑子三年就想强国的康有为打包卖给慈禧太后!”谭延心中暗自想道。

弄清楚这次人事变动背后的政治交易的谭延,对于慈禧太后的政治手腕说不上有多“崇拜”,只是他头一次近距离的看到慈禧太后如何使用政治交易的手法废掉“帝党”的中流砥柱翁同,另外也是通过交易连消带打内外镇压地办法来对付光绪皇帝日益增长的权力之心和自己嫡系内部的平衡。不能不说,要论内斗。似乎他还没有见过比慈禧太后更厉害的人物,而翁同不过是个学者,在慈禧太后面前连讨价还价的资格都不够。

“论内斗慈禧老太太真不愧为近代晚清政坛第一人,不过要是论外斗,那老太太就要吃瘪了……”谭延不由得好笑的想到。

论名声翁同绝对要慈禧太后好得多,可是他终究放不开家族的私仇,利用自己的身份来打压李鸿章,最终酿成了甲午惨祸。在谭延的眼中,无论是翁同还是慈禧太后,他都没有任何好感。他们不过是自己陆上的政敌和工具而已。

既然从大公主和李莲英地嘴中都得到了同一结论,那翁同被牺牲掉的时间已经真的进入倒计时,最近一段时间肯定会有老翁倒霉的时候,缺的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这个两朝帝师谨慎一生不可能不会犯一点错,如果光绪皇帝还有点人情味怜惜自己的老师,那不声不响的让老翁自己识相隐退或可保个荣归故里的结局,不过这种可能性在谭延的眼中不大可能会发生!

初冬的北京寒气逼人,不过即便如此,受到《定国是诏》地颁布刺激,整个京师都笼罩在一片鞭炮声中。高墙深园挡不住整个城市所燃放的鞭炮声。早起已经穿戴好的谭延自然也听到了这热烈的鞭炮声,不可否认维新党人和光绪皇帝等一派在政治上的“拙劣”与“幼稚”,但是这鞭炮声也象征着民心----中国被欺负的太久了,而甲午战火带给中国人的不仅仅是伤痛,同样他们在日本身上看到了自己地明天。

几年来虽说没有太大的政治事件出现,不过很多有识之士从胶州湾事件中看到了这勉强维持下中国的危机,值得庆幸的是谭延和他的北洋让在中国人眼中不可战胜的德国人饮恨胶州湾。从而制止了其他伺机而动的列强国家对中国的进一步瓜分行动。不过中国并不是总是在神明的保佑之下的,只有学习日本在中国变法维新才是真正地强国之道,这京师的鞭炮声便是代表了人心所向。

《定国是诏》是施行新政的发轫,以至于能够让京师沉浸在鞭炮的庆贺中,这不能不说中国对于强大的渴望。当然谭延心中也可以想到,这燃放鞭炮肯定有康有为等人的策动,不过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响应,也证明了他们的声望之高足以引领天下读书人的能力。

“难怪袁世凯出卖维新派,仅此一项就让他搏得天下骂名,如果他不称帝继续走强人政治路线缓缓共和的话。说不定百年之后盖棺定论不会弄得那么臭名远扬……”谭延打开窗户,冷风瞬时涌进书房,而时断时续地鞭炮声也引得他浮想联翩……

“你们可曾听见了?!”光绪皇帝有些兴奋的搓着手问道:“翁同?!”

“是,臣听到了!九城鼓舞,可知变法是顺应民心……”翁同并不像光绪皇帝那么兴奋,但欣慰的神色还是掩饰不住的。

“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我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光绪皇帝笑着说道。

这不是光绪皇帝的“原创”,博闻强记地谭延一听便辨认出这是皇帝复述康有为《上清帝书》中地句子。不能否认,看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所产生地效果之后。天下绝大多数的读书人都对康有为的“豪言壮语”所鼓舞。几乎所有的年轻士人对此都深信不疑,不过这只是“绝大多数”、“几乎”而已。至少谭延肯定除了自己之外,翁同是绝对不信的,不然他不会在《定国是诏》中大谈教育,而少谈官制改革等敏感方面的内容。

对于中国能否走向富强,谭延对此是深信不疑的,随着他手中的实力越来越爆棚。在晚清这潭官场浑水中简直是如鱼得水的时候,他越来越坚信如果按照自己心中的既定路线走下去,不敢说“三年强国”,但“三十年让中国成为一流国家”还是很有可能的。至于康有为地“三年强国”之论断,谭延不知道康有为怎么会得出这样的结果,但是从这句话上,如果他康有为是个单纯的学者也就罢了,不过要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还说这样的话,那谭延也只有将其归为“政客”一列,因为只有政客才是投机主义者。用这样的煽动性语言来开出一张无法兑现的支票。。

“朕一定要见康有为,一定要见!你们----谁拦,谁就给朕退下去!”光绪皇帝用非常坚决的口气说道。

没有人说话,刚毅只是在嘴角露出了一丝不屑的冷笑,翁同的眉头更加紧皱了一下,而剩下来的大多数人,差不多都像谭延一般没有任何表情,就像一根木桩一样立在大厅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