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66小说网 > 北洋 > 第四十八章 遇敌

第四十八章 遇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谭延闿这次北上虽说是给翁同龢面呈父亲的书信,但是在天津的时候不能不去拜访这里的“地主”李鸿章,这封信就是和李鸿章有着莫大的关系,更何况人家在自己新婚的时候送的礼又那么重,若是不见上一面的话,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这次谭延闿面见李鸿章倒是没有像见张之洞这么麻烦,唐伯文在得知谭延闿和他一起北上之后便立刻向天津发报,这里的程序早就定下来了,转天唐伯文和谭延闿便坐着马车来到了李鸿章的大本营——直隶总督署衙门的所在地。

李鸿章虽然昨天非常郁闷跑到海宴轮上追思醇亲王奕环,但是却没有在那里过夜,只是回到天津的时候稍微晚了些。李鸿章生活非常有规律,相比之下张之洞在这上面远不如他,据说张之洞在四川当学政的时候为了思考一对联整整几天没有睡觉,这一睡便是两天两夜。同样是封疆大吏,张之洞在见客这个环节上当属总督中派头最大的,而李鸿章这里只要安排好,除非有天大的事情否则不会这么麻烦,况且谭延闿的身份和他身上所携带的信件对李鸿章有着莫大的重要性。

李鸿章不仅是这个时代的洋务派的领头人物,同时他作为曾国藩的唯一入室弟子,在经史学问上的功底也是数一数二的名家,不过作为当今清流深恶痛绝的头号靶子,他在学问上的建树远不及张之洞、翁同龢等人这么彰显。

作为当今显贵世家地子弟,谭延闿面见李鸿章地时候完全是以学生之礼待李鸿章——谭钟麟和李鸿章并非是冤家对头。他看待李鸿章可不像清流们那样带着有色眼镜。对李鸿章的学问他还是非常敬佩的,所以在指点谭延闿上要求要严格遵守行礼典范——根据谭钟麟地判断,这个洋务派的大头领骨子里面和曾国藩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内心中还是一个严守纲常的旧文人。

作为重要的陪同,谭延闿身边的唐伯文对这次会面简直是“深恶痛绝”——两人见面谈话决口不提洋务,就连迫在眉睫地朝鲜问题也是一个字不沾,谭延闿居然拿出了他最近的诗集给李鸿章过目,两个人相谈甚欢但却都是诗词学问,这些东西唐伯文也懂。但是作为一个在国外生活多年接受西方化教育的唐伯文内心中对这些极为轻视。

当谭延闿真真切切的面对李鸿章的时候,神思都有些恍然,看到面前这个已经七十一岁的老人,他心中也是感慨万千。谭钟麟对他儿子的学问功底是非常自信的,对于李鸿章地为人也是综合传闻进行了很深的研究——这些都是在为儿子谭延闿服务,儿子不可能一辈子都在自己的羽翼下成长,当今朝廷两大巨头张之洞和李鸿章无疑是让儿子平步青云的最好阶梯,这两个人他都下了很深地功夫。见了李鸿章谈话的要旨也是他事先拟定地。

谭钟麟的功夫没有白费,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当谭延闿和李鸿章谈论学问的时候,这让李鸿章内心中非常高兴。不过唐伯文也没有白等。因为谭延闿之所以名噪四方不是因为他的戒毒丸和抵羊纺织厂,而是他写了《劝学篇》。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一致认为的佳作甚至要给各地的督抚学政都发上一册,这样的待遇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李鸿章作为“天下第一总督”自然对这《劝学篇》也下了不少功夫。顺着《劝学篇》的套路,两人终于在唐伯文渐渐有些不耐烦的心思中步入了实际话题。

李鸿章作为当今洋务派的首领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劝学篇》中八成以上的内容都是写洋务,当然每一条都是给洋务在春秋大义中寻找理论根据,让洋务在理论上符合儒家学说。可以说李鸿章和谭延闿一个在实践,一个在理论,简直是珠联璧合,这一老一少不仅讨论了洋务活动所遇到的问题之外,还对正在建设中的华盛纺织厂将来如何和抵羊纺织厂进行合作展开了一定的讨论。

李鸿章和谭延闿相谈甚欢,下午的时候谭延闿给李鸿章演示了无线电电报机,这一次在直隶总督府中发报距离又变得远了些,差不多相隔一百多米,依然能够非常清楚的收到电报无线电信号。经过实地演示,李鸿章心中对唐伯文电文中所说的无线电电报机的功用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认识到无线电电报机在军事上的巨大作用。

到目前为止,谭延闿手中虽然发明了无线电报机可是却因为时间紧张的缘故还未能给其做全面的测试,就是连现在它的极限距离也不清楚。不过这一次在直隶总督府的测试表明这台原始的无线电电报机还是比较可靠的,如果给他时间进行完善的话,虽然短时间内不可能投入使用,但是其性能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则是肯定的,当然他还要从欧洲再订购一批设备才

第一次面见李鸿章对谭延闿来说非常成功,不过他们两人却对朝鲜目前的局势绝口不提,仿佛就像没有这回事一样。随后谭延闿跟随唐伯文参观了天津机器局,在这里他看到了目前中国最为先进的军工生产设备,他所捐给北洋的四套无烟火药生产设备在这里全力开动生产,东局火药生产厂房中,这里的工人24小时轮班加紧生产无烟火药无烟火药八百磅。就是这样的产量,唐伯文还加紧人手来建立新的厂房,争取早日将半个月后即将到达的另外几套无烟火药生产设备投入使用,到那个时候每天的产量将会达到两千磅左右。

根据唐伯文的介绍,谭延闿这才知道李鸿章为了应付日本的威胁,已经将江南制造局中所库存地两门12英寸地海岸炮和六门五.炮启出。就地在上海江南制造局的防御阵地上安装。若不是考虑到刘公岛距离太远。而且上海地处显要更是不容有失,李鸿章甚至想把这些海岸炮和速射炮安置到北洋海军基地去。。

这也是谭延闿头一次听说中国可以自行制造口径达到三百毫米地大炮,居然还是江南制造局的产品。经过唐伯文解释后他才知道海岸炮和速射炮都是去年下半年才刚刚制造完成的第一批产品。为了生产炮弹。唐伯文得到了李鸿章的支持,将江南制造局的一些设备紧急拆装到天津,不过由于设备和工人的熟练程度问题,炮弹地产量一直上不去。

“纪孟兄,江南制造局在上海是方便了运输,但是上海也是各国利益纠缠的地区。日本人想要打上海这有些不可能,但是同样若是上海受到了战争的威胁,盘踞在上海的列强将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很可能会迫使江南制造局停止供应北洋武器装备。这个问题你们可要想好,多做些准备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谭延闿慎重的说道。

在谭延闿前生的记忆当中,甲午海战始终都没有涉及上海,现在地日本还没有几十年后这么威风,至少在甲午战争之后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日本被迫吐出了辽东半岛。不过江南制造局建在上海同样也是失策。那里除了交通便利之外,根本无险可守,一旦发生战争想要摧毁江南制造局是非常容易的,而列强利益的焦点尤其是英国。都把上海看作是自己地私产,为了不让上海受到攻击。掐断江南制造局的生产也同样是非常容易地事情。一旦战争进行到关键时刻,日本要是真的威胁进攻上海的话,江南制造局就不能为北洋提供武器装备了,这段链条一断毫无疑问对北洋来说是极为致命的。

唐伯文听后不禁有些一愣说道:“组安,这可未必?!难道日本人敢去进攻上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